近期,“化學鏈燃燒技術及4兆瓦中試示范”“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35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關鍵技術應用”“大規模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聚光集熱系統設備關鍵技術應用”“塔式太陽能光熱電站聚光集熱控制系統自主化關鍵技術應用”“清潔高效電站鍋爐核心部件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應用”5項科技成果通過權威機構鑒定,其中2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3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化學鏈燃燒技術及4兆瓦中試示范

針對現有燃燒系統存在碳捕集高能耗等問題,清華大學和東方鍋爐項目聯合團隊開發了新一代二氧化碳低能耗高效捕集的化學鏈燃燒技術,開發并優選了適合化學鏈燃燒的低成本、高活性、耐磨損和長壽命載氧體材料,開發了固體燃料化學鏈燃燒系統的熱力計算方法和軟件,形成了兆瓦級化學鏈系統設計工藝包,在東方鍋爐德陽制造基地建成兆瓦級固體燃料化學鏈燃燒中試示范,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4兆瓦的化學鏈燃燒中試示范長時間自熱穩定運行,連續運行時間大于168小時,二氧化碳濃度90.51%(干基),二氧化碳捕集效率94.49%,燃料轉化率99.58%,經過院士專家團隊的鑒定,本項目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化學鏈燃燒碳捕集技術的重大突破,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未來化學鏈燃燒走向工業應用建立堅實基礎。
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35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關鍵技術應用

項目面向新型電力系統對鍋爐運行可靠性、調峰深度和寬負荷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新要求,研制了新一代35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項目創新成果已在天津南港等35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上成功應用,最長連續運行時間537天,創大型循環流化床發電機組最長連續運行周期記錄,不投油機組最低負荷能力11%,實現寬負荷超低排放,經過院士專家團隊鑒定,本項目總體技術水平處于同類產品國際領先水平。35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可靠性、深度調峰能力和寬負荷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顯著提高,為構建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綠色低碳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
大規模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聚光集熱系統設備關鍵技術應用

項目緊密圍繞國家“雙碳”目標,針對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聚光集熱系統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在鏡場布置、關鍵核心材料開發、核心設備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完成了大規模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聚光集熱系統設備研制及應用。同時,項目成果在哈密熔鹽塔式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甘肅阿克塞匯東新能源11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等成功應用,實現了太陽能的連續和高效發電,解決了太陽能高溫吸熱器高效安全運行等問題,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塔式太陽能光熱電站聚光集熱控制系統自主化關鍵技術應用

為解決核心控制技術“卡脖子”問題,項目從塔式光熱電站聚光集熱系統的實際工程需求出發,攻克了該領域全動態瞄準點控制、全系統耦合協同控制、定日鏡高精度跟蹤、定日鏡集群優化控制、非接觸式超遠距能流密度測量和短時局部太陽輻照度預測等關鍵核心技術,解決了多系統協調控制難、檢測難、自動化程度低等難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聚光集熱控制技術方案及產品,成果產品已在多個塔式光熱電站實現工程應用,系統性能優于設計指標,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清潔高效電站鍋爐核心部件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應用

項目圍繞鍋爐高溫段管屏及膜式壁管屏等核心部件制造,針對生產計劃不準確、焊接自動化水平低、過程質量控制難、安全風險高等難點,開展了整體工藝布局優化、核心工藝與裝備等關鍵技術研究,研制出融合工業互聯網平臺、機器人、智能物流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鍋爐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新技術 ,建成蛇形管和水冷壁數制·智聯工廠,開創了以“套圈”模式的屏流生產新模式,形成具有東方特色的行業新質生產力,助推東方鍋爐全面數字化轉型,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